遵义会议后,中央红军仍然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。此时,蒋介石为阻止中央红军北进四川与红四方面军会合,或东出湖南与红二、红六军团会合,部署其嫡系部队和川、黔、湘、滇、桂五省地方部队的数十万兵力,从四面八方向遵义地区进逼包围,企图在遵义一带围歼红军。而红军只有三万多人,双方在兵力、装备上对比悬殊。1935年1月19日,中央红军由遵义地区北进,计划夺取川黔边的土城和赤水县城,从四川的泸州和宜宾之间北渡长江,与红四方面军会合。蒋介石急调重兵布防于川黔边境,封锁长江。
一渡赤水:化被动为主动
1月28日,红军在土城与尾追的国民党军川军发生激战。由于战前敌情侦查有误,红军战斗陷入极其不利的境地。毛主席当机立断,果断放弃原定北渡长江进入川南的计划,决定迅速撤出战斗,西渡赤水,向川南古蔺、叙永地区转移。1月29日凌晨,红军除以少数部队阻击国民党军外,主力部队主力在土城、元厚两地一渡赤水,跳出蒋介石在黔北布下的包围圈,向川滇黔三省边境国民党军设防空虚的云南扎西挥师西进。这一行动,显示了毛主席善于从不利战局寻找有利因素,化被动为主动的指挥艺术。
二渡赤水:避实击虚
2月9日,红军摆脱川军的追击,在扎西地区集结并进行了整编。中央红军除干部团以外,改编为16个团,一个团兵力达2000多人,基层的战斗力明显提高。通过整编和加强政治工作,红军得以精简,部队士气高涨。此时,国民党各路军纷纷向川滇边境地区急进,企图夹击红军。鉴于敌军主力已被红军吸引到川滇黔边境,黔北兵力空虚,毛主席决定暂缓执行北渡长江的计划,原路返回,于2月18日至21日二渡赤水,重入贵州,奇袭娄山关,再占遵义城。
在遵义战役中,红军歼灭国民党军两个师又八个团,俘敌3000余人,缴获大批军用物资,取得中央红军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,沉重打击了敌军的气焰,鼓舞了红军的斗志。娄山关大捷后,毛主席奋笔写下了著名的诗篇《忆秦娥・娄山关》。
三渡赤水:声东击西
遵义战败,让蒋介石感到奇耻大辱,于是调整部署,指挥多路国民党军向遵义、鸭溪一带合围。毛主席将计就计,指挥红军在遵义地区徘徊,引诱更多国民党军前来围攻。当各路国民党军云集而来时,红军迅速跳出敌军的合围圈,再次转兵西进,于3月16日至17日,在茅台镇及其附近地区三渡赤水,重入川南。为在运动中调动敌人,红军故意在白天渡河,大张旗鼓地行军。
四渡赤水:乘隙而进
蒋介石以为红军又要北渡长江,急忙调动重兵围堵,企图一举歼灭红军。此时,毛主席派一支部队伪装成主力继续诱敌西进,给敌人造成红军要北渡长江的假象,吸引敌人所有部队。而真正的红军主力却在敌军新的合围将成未成之际,再次杀了一个回马枪,挥师东进,折返贵州,于3月21日晚至22日四渡赤水,将敌人甩在了身后。
威逼昆明,巧渡金沙江
随后,红军南渡乌江,佯攻贵阳,诱出滇军来援,此时蒋就在贵阳。当滇军赶往贵阳时,毛主席又指挥红军向敌人兵力空虚的云南疾进,直逼昆明,国民党军被迫从滇北和金沙江急调兵力回防,削弱了金沙江防务。趁金沙江南岸敌人防御薄弱之际,红军突然调头向北,于5月9日渡过金沙江,跳出敌人包围圈。至此,中央红军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追堵拦截,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,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。

⇧一渡赤水:即西渡赤水,遵义——土城——扎西(云南威信)

⇧二渡赤水:即东渡赤水,扎西——桐梓——遵义

⇧三渡赤水:即西渡赤水,遵义——鲁班场——茅台——泸州古蔺

⇧四渡赤水:即东渡赤水,泸州古蔺——二郎滩——遵义——乌江

⇧红军长征四渡赤水全景图,及贵州,云南,四川行军路线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