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 读写融通 第一节 群星闪耀
《回望钱学森》
1.①严谨认真,永不满足的治学精神:②实话实说(实事求是的态度);③不容置疑的天才;④勤奋的特点;③淡泊名利的胸怀与情操;⑥粗狂而任性的个性。(3分,每点0.5分)
[解析]这⑥点,除了第①点和第5点需要用自己的话概括外,其他各点,都是原文摘抄。因此,难点就在第①和第⑤点,但是如果你认真研读了“阅读三步”和“阅读导引”,全对并不难。
2.“欣赏”表明作者把《钱学森手稿》当作艺术品,这个词语表达了作者对钱学森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的赞叹。(2分)
[解析]“艺术品”这个词来自原文,后面一句“表达了”是解答此类题型必答的一步。
3.不想把精力耗费在琐事上。(1分)这表现了他对科学事业的热爱以及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。(1分)[解析]第一问来自原文,第二句需要概括,参见“阅读导引”。
4.这句话运用动作描写(1分)“冲”“抓”“写”三动作充分体现了钱学森粗犷而任性的一面。(1分)【解析]动作描写,这用××动词,是解答本题必须写上的答案。
另外,通用答题模式在此题常要稍稍变通:表达了x×感情,本句不需要,不要答“赞美了钱学森xx的品德”,因为这只是钱学森的个性,并不值得赞美。
5.示例:①学生时代的学习成绩并不能说明一个人将来能否成才;③伟人也是人,不必为尊者讳,更不必把伟人神化;
①诚实是一个人最可贵的品质。(3分)[解析]示例给出的三点,只需写出一点并展开阐述即可。开放型试题,不能轻视,必须有观点,有证据,有“我”(因为题干中问了“你”)。
《最精彩的表演》
1.(1)孤傲高洁,自甘淡泊(不慕荣利)(2)拒出演(3)光彩照人,令人倾倒(3分)[解析]第(1)(3)点,用原文组合;第(2)点,模仿”画兰竹”的句式写出。能用原文答题的,尽量用原文,这是铁律,务必记住。
2.“挺立如初”在文中的表层含义是梅兰芳笔下的劲竹具有坚强的神韵,深层含义是梅兰劳面对日军时表现出的毫不畏惧,挺立不屈的高贵品质。(2分)[解析]读文时,读懂
文章的中心,是答对题的前提!抓住了中心,答题时才能把握大方向,不偏离。
3.一是因为他要以另一种艺术活动来填补他的空虑(或国土沦丧,被迫放弃表演艺术);二是他要以孤傲高洁的画家做风范。坚定自己的做人准则。(2分)[解析]第二点在原文比较容易找出,第一点要动脑筋挑选原文的关健语句。
4.①“最精彩的表演”既指梅兰芳为了拒演采取的种种掩饰和应对,又指梅兰芳以精湛的技艺为祖国和人民所做的精彩表演。(2分)③以“最精彩的表演”为题,设置悬念,
引人入胜,既增添了文章的神秘感,又有利于表现梅兰芳崇高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,深化文章的主旨。(2分)[解析]第①点是分析“最精彩的两次表演”,读文时必须读出来此意涵;第②点既有答题格式化的作用(设置悬念,引人入胜等),又要从主旨方面答题,本题答题方法必须记住,以后还会常用。
5.示例一:梅兰芳应该放弃艺术表演。艺术不能与政治分开。
①抗战期间、国土沦丧、人民生灵涂炭、如果梅兰芳不放弃艺术表演,日寇就利用梅兰芳的艺术影响,强诱他媚敌表演。
②梅兰芳用放弃艺术表演坚定了自甘淡泊,不慕荣利,清者自清、浊者自浊的做人准则,表现了他崇高的民族气节。
示例二:梅兰芳应继续登台表演,以自己的精湛技艺和优秀作品激励人民克服时艰。艺术永远是表达,承载的东西。作为京剧表演艺术家,梅兰芳不应放弃自己的舞台,他应该以自己的艺术去召唤抗敌的挚诚,以优秀的作品去激励人民,以他清圆的唱腔化为对正义的坚守,对丑恶的批判。[解析]分析理由很重要,抓住文章主旨少不了。
《许渊冲:用一生追梦的狂老头》
1.成功翻译“三民主义”,崭露头角;绞尽脑汁翻译唐诗宋词等中国文化精;用韵文翻译毛泽东的诗词,痴心不改。(3分,每点1分)[解析]答案3点,语句几手都是从原文中提炼出来的,极少加入自己语言——如此,可保证得满分。
2.(1)十年动乱中,在烈日下被批斗,嘴里仍嘀咕着用韵文翻译毛泽东的诗词。(2)面对市面上《莎士比亚全集》不同版本的新译作,他自信满满地说:“还是我翻译得好一点儿。”(或“他最大的愿望就是,活到100岁,把莎士比亚的剧作全部翻译完。”)(3)他个性张扬,名片上赫然印着“书销中
外百余本,诗译英法唯一人”。(3分,每点1分。)[解析]都是从原文中提炼出来的语句,难点在第(1)点,很多同学看不出这也是“狂妄”的表现。
3.(1)设置悬念、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(2)能客观地展现许渊冲的经历,不受时空限制。(2分)[解析]前五段只用“他”来叙述,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,迫切想知道“他”是谁,因此答案第(1)点是本文的特色,在答题套路中没有。第(2)点是答题套路。
4.(1)画龙点睛,赞美了许渊冲浩然的气概、执着自信的品格;
(2)照应开头,结构严谨。(2分)[解析]第(1)点是内容上的作用,跟主旨相关;第(2)点是结构上的作用。
5.示例一:有了梦想,并执着追求,就有可能获得成功。示例二:人生难免遇到挫折。要积极乐观地面对,苦中作乐。
示例三:刻苦勤奋是成功的法宝。[解析]示例答案是要点,要展开阐述。
《闻一多先生上课》
1.事例一:抗战期间蓄须明志。事例二:不离图书馆专心治学。
2.叫座:指闻先生讲课非常有吸引力,来听课的学生很多。
3.因为汪曾祺对李贺诗歌特点的分析准确形象,说法新颖有创意,没有人云亦云。闻先生等许多西南联大的教授就赏识这样的学生。
4.两文都写到了闻一多学者与民主战士的特点。臧克家的《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断》中写到闻一多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,长须飘飘走在游行队伍的前列;本文写到闻一多性格强烈坚毅,声音:抗战不胜,誓不剃须。都体现了闻一多是一个为民族的自由解放面呐喊抗争的民主战士。臧克家的《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断》中他从唐诗下手,目不窥园,足不下楼;本文写他把自己整天关在图书馆里治学,图书馆在楼上,他就总不下楼,都体现了他作为一个学者潜心钻研的特点。(4分)
5.示例:第6段中“他用整张的毛边纸墨画出伏羲、女娲的各种画像,……条理严密,文采斐然,……伏羲女娲,本来是相当枯燥的课题,但听闻先生讲课让人感到一种美,思想的美,逻辑的美,才华的美。”在长句中穿插几个四字短语,形成长短句的错落分布,使语言灵动而富有音乐性,极好地表现了闻先生的课富有极强的魅力;能突出地表现作者对博学多才的闻先生的景仰与赞美之情。(4分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