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课《凡尔赛和约》和《九国公约》
一、巴黎和会
时间地点:1919年1月~6月、法国巴黎。
目的:战胜的协约国缔结合约,讨论战后安排。
操纵国:英、法、美(三巨头:法国总理克里孟梭、英国首相劳合·乔治、美国总统威尔逊)
主要内容:
A.签署《凡尔赛和约》(针对德国)的主要内容:
①领土:重划德国疆界,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,萨尔煤矿归法国开采。②军事: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。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,德国不得设防;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;不许拥有空军,陆军人数不得超过十万。③政治:德国承认奥地利、波兰等国独立。④赔款: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,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。⑤殖民地: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、法、日等国瓜分
B.同其他战败国签订一系列和约
C.决定建立国际联盟
5、影响:①确立了战胜国在欧洲、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。②形成了凡尔赛体系。
二、华盛顿会议
1.时间地点:1921-1922年,华盛顿。与会国家:9个。
操纵国:美、英、日。
原因: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美日矛盾尤为激烈。
目的:遏制日本的扩张,调整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。
结果:①《九国公约》签订。宣称尊重中国主权、独立与领土完整,建立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的原则。列强对中国提出的取消治外法权、关税自主和收回租界等正义要求,都予以拒绝。
②《九国公约》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“门户开放”的目的,使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,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。
影响:①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
②它重新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,最终这两个会议的基础之上,战后国际新秩序得以重建——“凡尔赛——华盛顿体系”。
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道路建设
一、新经济政策的实施(1921年)
1.内容:①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;
②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,允许出租土地,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农民可以自由买卖,实行自由贸易;③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。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。
2.作用:新经济策从苏俄的国情出发,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,迅速缓解了危机,巩固了工农联盟,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。
二、苏联的工业化:
1.开始时间:1926年。
2.过程:先后完成第一、第二个五年计划。
3.成果: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强大的工业国。
4.评价:苏联的工业化是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的。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一方面使苏联能够在短时期内,集中全国的人力、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:另一方面,这种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被固定下来,致使苏联经济体制日益僵化。
三、农业集体化:
1.开始时间:20世纪30年代。
2.过程:苏联开展了消灭富农运动,同时,政府也从多方面支持集体农庄的建设,加快组建拖拉机站,为集体衣庄提供机械服务,监督集体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。
四、苏联模式:
1.形成时间:1936年。
2.形成标志:新宪法的颁布。
3.特征: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。
4.评价:苏联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,为日后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,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,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。但苏联模式的弊端也使苏联付出了沉重的代价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