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(1914.7-1918.11)
一、根本原因:在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下,欧洲主要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。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。
二、两大军事集团:
1882年组成的三国同盟(德国、奥匈帝国、意大利)和20世纪初建立的三国协约(英、法、俄)。
三、导火线:萨拉热窝事件
四、交战双方:同盟国集团和协约国集团
五、进程:①战争主要在欧洲战场:②欧洲战场分东线、西线、南线三条战线;③后来,战争逐渐扩大到非洲、亚洲等地;④凡尔登战役有“绞肉机”“屠场”之称:⑤美国在1917年加入协约国作战;⑥俄国爆发十月革命,不久,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。
六、结束:1918年11月德国宜布无条件投降,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。
七、性质: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、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。
八、影响:①规模空前,先后有30多个国家和15亿人口卷入战争。
②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。
③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,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。
④大战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,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。
第9课 列宁与十月革命
一、十月革命前的俄国
①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,俄国依然很落后。
②第一次世界大战中,俄国国内各种社会矛盾激化。
③1917年俄国发生二月革命。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,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。但临时政府没有满足人民对和平、土地和面包的要求,反而要将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到底,引起人民的更大不满。
二、十月革命
1.背景:①前线俄军遭遇惨败②俄国经济濒于全面崩溃③临时政府迫害布尔什维克党人
④列宁认为布尔什维克党必须通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。
2.时间:1917年11月6日。
3.领导人:列宁。
4.起义总指挥部:斯莫尔尼宫。
5.结果:取得胜利;成立苏维埃政府。
6.政权巩固:
政治上:废除旧的国家机器,创建新的政权机关。
经济上:将大工业、铁路和银行收归国有,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;废除土地私有制,没收地主、皇室和寺院的土地,分给农民耕种。
外交上:废除沙皇政府和临时政府和外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;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。军事上:废除旧的常备军,组建红军;经过三年艰苦的国内战争,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。
7.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:
①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。
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。
③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、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