孔宪权,1911年生于湖南省浏阳县一户贫苦农民家庭,1930年,他加入了彭德怀元帅率领的红三军团,年底他参加了江西永丰县第一次反“围剿”的龙冈之战。此战红军消灭了国民军十八师,并抓住了该师师长张辉瓒。
两年后,他在黄克诚将军的介绍下入党,1934年10月,由于第五次反“围剿”失败,红军根据地必须转移,10月中旬中央红军从江西于都开始长征,途经赣南、湘南、桂林、怀化通道、贵州黎平、瓮安猴场、遵义,1935年1月初抵达遵义,孔宪权任红三军团四司令部侦查参谋。
1935年1月中旬,著名的遵义会议召开了,确定了毛主席的党中央、红军领导地位,二月初春节刚过,为了摆脱敌人的追击,毛主席决定率领中央红军从云南扎西(今威信)挥师东进,即二渡赤水,再度攻打遵义城。
二月底红军返回遵义攻打娄山关战斗打响,孔宪权率领突击队突袭敌司令部黑神庙,在黑神庙附近,孔宪权率队与贵州军阀王家烈军队展开殊死搏斗,战斗中孔宪权的左腿被一连击中六枪,击穿了十二个枪眼,鲜血从腿部不停地流出,孔宪权跌到在地。此时,敌人朝他冲了过来,孔宪权立刻翻滚到旁边的泥水中、忍着疼痛朝敌人不断射击,只剩最后三颗子弹时,二营营长邓克明率队赶到,击败敌人、救出了孔宪权。(娄山关战役独腿将军——钟赤兵,我们也不能忘记他!)
孔宪权被战友抬着走了两个星期,但是伤口一直不见好转。1935年3月,红军队伍来到贵州毕节地区金沙县(一说黔西县),孔宪权寄居在一户姓宋的财主家里养伤,直到痊愈,从此与部队失去联系。
他也留下了终身残疾,一条腿比另一条腿短了十厘米,成了一名“跛子”。为了谋生他在金沙县的大街小巷挑起箩筐做起了卖货郎,后来他又来到了自己长征途中的受伤点——遵义县,在枫香镇一带,安顿下来做起了泥瓦匠。
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的一天,孔宪权在报纸上看到一条新闻:杨勇、苏振华两位将军担任了贵州军区司令员、政委。自己的老领导竟然主政贵州,他欣喜若狂,看到了希望。
于是,孔宪权给两位领导写了一封信,杨勇和苏振华两位领导收到信后,顿时惊讶,立刻给他回了信,他们写道:“没想到你居然还活着,你的功劳人民不会忘记,当务之急是要恢复你的党籍,你写信给黄克诚将军,让他帮你先恢复党籍”。
黄克诚将军收到来信后,兴奋异常,当即为孔宪权书写证明材料,帮助孔宪权恢复党籍。中共遵义地委经过考察确认,任命孔宪权为枫香区副区长。
1952年,遵义地委等决定修建遵义会议纪念馆,此时孔任纪念馆筹备委员会秘书,他带着几名工作人员,走遍红军长征时经过的贵州、云南、四川交界的所有村庄,深入民间收集长征文物、历史资料,并拍摄有关照片,完成了贵州四十四个县市及川南、滇东北五县的征集采访任务,全面地掌握了中央红军长征贵州路线和战斗情况资料,征集到文物1286件,拍摄了数百张珍贵的历史照片,尔后孔宪权担任遵义会议纪念馆首任馆长。
1964年,毛主席为遵义会议纪念馆题写了“遵义会议会址”六个苍劲有力的大字。除此之外还有北大、清华、北师大、南开,复旦,湖南大学,贵州大学,广西大学等院校都是毛主席亲笔题写的。
遵义会议纪念馆自1955年开放以来,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红色文旅景点和红色教育基地。2024年纪念馆接待游客数量达912万人次,今年是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,参馆人数有望突破千万大关。距遵义会议会址仅几百米、凤凰山文化广场内的伟大转折剧场,开演仅一年,已演出八百余场,观看人数超28万人次。

|